1978年,初春傍晚,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,父亲又掏出烟,划着火柴,火光照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,照亮了他的双眸,他把烟点着,吸了一大口慢慢吐出来,又长长地吸了一口,把烟扔在满是烟头的地上,脚用力碾了两下,慢慢地说:“这个事儿,就这么干了!”这是父亲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豪赌。已经42周岁的父亲魏立平是五个村联合生产大队的会计股长,在大家伙眼里,这是个吃穿不愁,体面又清闲的活。放着好好的会计你不干,你非要自己干,在大家伙看来,这叫“中邪了”。
父亲带着全家老小一起干的事儿,是白铁加工。准确说是做烟囱、水桶等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白铁制品。为什么非要干?我们弟兄5人都没成家,大哥22岁,最小的龙峰6岁,每个孩子差4岁,结婚盖房这样的事一茬接着一茬。如果这事儿成了,可能就争取到给我们兄弟五人娶媳妇、盖房子的机会。当时看来,胜算渺茫。说他是缺根筋也好,着魔了中邪了也罢,在当时看来,都不过分。但是,那一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改革的暗流在涌动,只是大家心有余悸,谁都不敢动。多年后的情况证明,父亲这次豪赌赢了,但是他没预料到的,是这方土地的神奇,整个国家的神奇,和整个国家下一代人的拼搏与志向……
父亲能写会算,并且自学木匠,生产队里的马车、桌子、椅子他都会打。他每天大半夜在煤油灯下赶木匠活贴补家用。铁匠这些活,更不在话下,并且在他看来,市场更大。大哥龙淮更是手艺精湛,是村里的能人,木匠铁匠都很精通。他12岁的时候镇上招木工,管事的丢给参加的人每人一个锛,让把一个圆木品直了,最后,只留下了他一个。兴福镇木器合作社选负责人,举办了一场“技术比武”,一人做一个笼屉,大哥做得最好。二哥18岁,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,我14岁,也帮得上忙了。于是我们一家人,靠着几把剪子、几把锤子,走上了创业的道路。
千算万算不如一干,一干我们发现,事情想简单了!砸白铁是门纯手艺活,手巧的人做出来的美观又好用,但是光好不顶用,得能销得出去才能换来钱,得有人去卖,这才是真正的难题,我们一家人都不善言辞。这些场景一幕幕重演——大哥给算好成本,嘱咐好,咱这批货成本是多少,最低可不能低于多少。父亲拿出本子记好,可是回来,父亲总是按照最低价卖出去的。次数多了,外人都说老魏做不了生意。我们哥几个也一度对父亲的买卖能力产生怀疑。但让别人大跌眼镜,让我们都感到惊讶的是,就是这个不会做生意的乡村会计,把生意做得最好,大家都非常愿意和父亲做生意——既保证了品质,又不用担心买贵了,完全不担心弄虚作假。客户省心,更放心。
父亲不善言辞,从来不跟我们讲任何大道理,但是从小的耳濡目染,让我们慢慢有了做生意的感觉,知道了生意应当怎么做,知道了诚实守信的重大意义。父亲这是出于本能的、内心最淳朴的想法,其实真是大智若愚——内心善良,不让别人吃亏是大智慧,这叫做共创与共赢。后来我们兄弟几人把生意做到了今天,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——“至诚致善 相融共生”,根就在这里。